专业号

简介

在大别山南麓、长江之滨的鄂东地区,有一片集山川湖泊之秀、湿地森林之韵于一体的神奇土地,这就是“以水隈多蕲菜”而得名的蕲春县。蕲春地处“吴头楚尾”,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,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,流传千古的《本草纲目》就诞生在这里,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中草药药名命名的县。
建设试点中的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,就象一条美丽的巨龙静卧在蕲春南部,是“千湖之省”的大型通江湖泊,与长江血脉相连。赤龙湖是天然湖泊湿地、永久性河流湿地与人工渔塘湿地交混的复合湿地系统。公园包括五个功能区,湿地保育区面积1879hm2,占28%;恢复重建区1969 hm2,占30%;宣教展示区268 hm2,占4%;管理服务区45 hm2,占0.6%;合理利用区2506 hm2,占37.5%。
赤龙湖的“三多”远近闻名:半岛多—280多个半岛星罗棋布于静谧的湖泊中,姿态万千,环湖岸线蜿蜒曲折,一步一景,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“十大最美湖泊”;名人多—医圣李时珍、文学家胡风出生在赤龙湖边,吴承恩在这美丽的湖畔写就了千古名著《西游记》;物种多—赤龙湖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鹳、东方白鹳、黑鹳、白头鹤等4种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,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蕨、粗梗水蕨、野大豆、杜仲、野菱、莲、香樟等7种,这里是东北亚地区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,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中赤龙湖就有260多种。
自湿地公园建设以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遵循“保护优先、科学修复、合理利用、持续发展”的原则,科学谋划,锐意创新,在湿地资源管理、保护保育、恢复重建、科普宣教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不断取得新的成绩。
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以山水资源为依托,紧扣健康养生、文化旅游的产业定位,坚持“三主三创”,即以湿地保护为主体,创新保护模式;以李时珍健康文化为主题,创新发展模式;以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为主线,创新管理模式。做好养生文化(健康之旅)主题项目策划,做好保护、修复、利用三篇文章。
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,科学谋划实施项目,面向国内市场广泛寻找融资渠道,成功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——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,从根本上解决了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。
针对赤龙湖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,落实管理机构,创新体制机制。目前湿地公园管理处有20个财政编制,内设“一办七部”,实行“三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的运作模式,明确责权、规范运作,将赤龙湖四家国有单位,整体划拨给湿地公园管理处统一管理,为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基础条件。赋予了公园管理处五项权利,即土地收储和开发经营权、开发收益处置权、法人治理权、规划审批权、项目准入权。
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,赤龙湖湿地公园在国家和省市湿地管理部门的支持下,建起了生态环境监控系统;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《切实加强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控制和环境保护的通告》。建成较高规格的科教馆、雨水花园、滨湖多塘生态净化系统;建设了面积较大的浮床水质净化系统;购置一批生态监测设备;修建了2.5公里巡护路;在湿地边界主要地段埋设界碑、界桩;落实了专职管护人员;在湿地宜林荒滩、荒地造林及恢复湿地,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1600亩;与华中农业大学、江汉大学、武汉植物园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,邀请专家对赤龙湖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、监测和研究,编纂出版赤龙湖动植物资源专著,为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。完成了李时珍国际健康论坛项目主体工程,正在进行全面装修,项目建成后,计划每年开展系列国际性健康和湿地主题活动。抓紧基础设施建设,迎宾大道和环湖南路、访客服务中心、李时珍养生文化小镇、生态移民安置点将在今年十月份以后陆续动工建设。
未来三到五年,湿地公园将重点做好三篇文章:一是加强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保护。利用国家政策扶持,拟投入资金4.8亿元,实施湖泊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,从根本上解决水质、水体、水位难题。二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。发展健康湿地产业,建设药用湿地植物产业园,发展万亩药材、万亩花卉、万亩蔬果生态园;实施生态移民,引导渔民上岸、农民上街;发展湿地旅游,吸引访客进村、游客下湖。三是做好科学合理利用。与省联投集团通力合作,打造湿地体验旅游、健康文化旅游、中药观光旅游项目,着力发展综合湿地产业。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,赤龙湖必将成为以湿地为主题的养生养老度假胜地。
雨霁平湖满,棹歌游画图;青山成一抱,碧屿散千珠。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在各界同仁的热情关心下,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在朝着长江中下游自然景观最美丽、文化特色最明显、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国家示范湿地公园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阔步迈进。

      启事商讯

       
     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      京ICP备05067984号-35
      基于E-file技术构建